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27-83887007(808)

新闻资讯

联系我们

电话:027-83887007(808)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京华国际B座10层

请关注官方微信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业界资讯

臭氧在水处理中的4大用途,你都尝试过吗?

作者:admin 上传时间:2025-09-15 浏览次数: 返回上级

臭氧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日常“存在感”不弱,一位从业20年的水处理高手,他通俗易懂的向我们讲述了臭氧技术的4种用途和局限性。

          —环保水圈粉丝牛工来稿,预祝周末愉快!


干环保这么多年,我最直观的感受是:现在水质标准越来越严,水里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复杂,想找个高效又绿色的深度处理技术,真得好好挑挑。


臭氧(O₃),绝对是这几年的“明星选手”——它氧化能力超强(氧化还原电位能到 2.07V,也就比氟弱一点),还不会像氯那样产生二次污染,早就从以前的“新鲜技术” 变成了水处理里的 “常规武器”,甚至碰到难搞的废水,它还能当 “终极方案” 用。


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臭氧在水处理中的4大用途,再结合我见过的实际案例,给水友们做个参考。




简单说,臭氧为啥好用?


臭氧的“本事”,全藏在它的分子结构里——这东西特别 “不稳定”,一碰到水就容易分解,还会生出一种叫羟基自由基(・OH)的“狠角色”。也正是这个特性,让它有了两种 “攻击模式”:


一种是直接氧化:臭氧分子自己就能干活,专门找那些带双键、芳香环的化合物 “下手”,比如水里的一些难降解有机物;


另一种是间接氧化:分解出来的羟基自由基更 “万能”,不管是什么有机物,几乎都能无差别攻击,分解得更彻底。


有了这两种模式,臭氧在不同水处理场景里都能 “适配”,这也是它能广泛应用的核心原因。




你知道吗?臭氧在水处理中的4大用途


一、消毒杀菌,比氯更靠谱的 “卫士”

以前水处理消毒,大多靠氯,但氯有个缺点——容易产生三卤甲烷这些副产物,还杀不死隐孢子虫卵囊这种 “顽固分子”。臭氧就没这些问题,它能直接穿透微生物的细胞膜,把里面的酶系统和 DNA、RNA 都破坏掉,杀菌效率比氯高多了。


我知道北京有家挺先进的水厂,他们用的是 “预臭氧 + 主臭氧” 的组合工艺 —— 预臭氧先帮忙凝絮、除色除味,主臭氧再跟生物活性炭滤池配合,负责最后一步消毒和降解小分子有机物,出来的水不仅安全指标远超国标,喝着口感也明显好很多;


二、氧化无机物,精准 “清除” 重金属和有毒离子

水里的一些低价态离子,比如二价铁、二价锰,还有电镀废水里的氰化物,用臭氧处理特别合适——它能把这些离子氧化成高价态的沉淀物,后续过滤一下就能去掉。


比如地下水处理里的除铁除锰,这是很成熟的工艺了:臭氧能把水里溶解的二价铁(Fe²⁺)变成三价铁(Fe³⁺),二价锰(Mn²⁺)变成二氧化锰(MnO₂),这些东西一沉淀,水就变清了;


还有电镀、冶金厂的破氰处理,剧毒的氰化物(CN⁻)被臭氧氧化后,会变成无毒的氮气和碳酸盐,反应路径是先变成氰酸盐(CNO⁻),再进一步分解成 CO₂和 N₂。比起用氯来破氰,这个方法不会产生污泥,流程也简单多了。




ps:如果你想一起聊聊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、技术等话题的,或者想认识本文作者牛工的,添加上方群主微信即可。


三、降解有机污染物,把难搞的有机物 “拆碎”

这应该是臭氧最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了,不管是脱色、除味,还是处理那些 “微污染”,它都能搞定。


先说脱色:印染废水里的偶氮、蒽醌这些发色基团,臭氧一“碰”就碎,脱色率能到 99% 以上。


再说说除臭除味:水里的土臭素(Geosmin)和 2-甲基异莰醇(MIB),是导致饮用水有 “土腥味” 的元凶,这两种东西特别 “敏感”,只要水里有 10 纳克/升(差不多是一池子水里滴一滴的量),人就能闻出来,常规工艺根本除不掉。而臭氧是处理它们的 “特效药”,现在国内很多水厂,还有北美那边,一碰到藻类爆发导致水有异味,都会用臭氧来应急;


还有去除微污染:现在水里的抗生素、消炎药、农药这些 “微量污染物” 越来越受关注,臭氧能把这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掉。欧洲比如瑞士的很多污水厂,早就把臭氧工艺当成标配了,就是为了减少排到环境里的药物残留,这肯定是未来污水处理的大趋势;


另外,对那些高浓度、难降解的化工废水(比如农药、石化废水),臭氧能把大分子的有毒有机物 “破环、断链”,变成小分子的羧酸、醛类,这些东西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。简单说,就是把废水的可生化性(B/C 比)从 0.1~0.2 提升到 0.3 以上,后面再用生化处理,效率就高多了,这也是现在常用的 “预处理+生化” 搭配思路。


四、高级氧化(AOPs):啃 “难废” 的 “终极方案”

有时候单独用臭氧,要么效率不够,要么成本太高,这时候就需要“强化版” 的臭氧工艺——高级氧化(AOPs)。


原理其实不复杂:把臭氧和紫外线(UV)、双氧水(H₂O₂),或者一些催化剂(比如二价铁、二氧化钛,还有那种负载型的催化剂)搭着用,就能催生出更多羟基自由基,对污染物的 “攻击力” 更强,还能实现彻底矿化。


比如在垃圾渗滤液处理,成分复杂、毒性大、盐分还高。很多污水厂会用“臭氧 / H₂O₂” 或者“臭氧 / UV” 的组合工艺,处理纳滤、反渗透出来的浓缩液,能把 COD 从几千mg/L降到排放标准,还能深度脱色;


另一个是石化废水回用:有家大型石化企业要做废水零排放,反渗透(RO)产水要回用,但浓水的COD一直降不下来。后来他们加了 “臭氧催化氧化” 单元,把浓水COD从150mg/L降到了60mg/L以下,整个零排放系统才算稳定运行起来。




臭氧不是 “万能药”:这些局限得注意


当然,干这行不能只说优点,臭氧的局限性也得了解,提前做好应对:


首先是成本问题:臭氧发生器不管是制氧系统还是放电系统,都挺费电的,运行成本不低,前期设备投资也不算少;


然后是没有持续消毒能力:臭氧的半衰期短,在水里呆不了多久就没了,没办法在管网里保持 “余量”。所以饮用水处理到最后,通常还得补加少量氯胺,防止二次污染;


还有副产物风险:如果原水里有溴离子(Br⁻),臭氧可能会把它氧化成溴酸盐(BrO₃⁻),这东西有潜在致癌性。不过也有应对办法,比如投加少量氨氮、控制好 pH 值,或者调整臭氧投加量,都能把溴酸盐控制在安全标准内。



ps:我们将建一个水处理臭氧技术的交流群,如果你想来一起交流或者认识下本文作者,添加上方水圈群主微信即可。



作品来源:环保水圈
素材参考网络等
免责声明: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